做基层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人--山东医专“大学生周末诊所”践行十年记
“做基层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人。”这是山东医专2019级临床一班学生王维嘉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
在参加了由山东医专发起创办的“大学生周末诊所”后,这句话也成为了他的人生志向。
王维嘉说:“从大一入学时就知道,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为基层输送急需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课堂延伸到基层
“大学生周末诊所”创办于2011年,是由山东医专的老师组织发起,初衷是想尝试着锻炼学生,发挥医学院校教师(也是医生)资源优势,因为他们有的周末或节假日不用去医院坐诊,学生也有时间,于是把大家组织起来,到基层去为群众免费诊疗,送医送药。
随着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医学生加入进来,再后来附属医院、市内一些大医院也加入进来。10年来,“大学生周末诊所”50余次深入沂蒙革命老区偏远山村、中小学等地,为7万余群众免费提供诊疗服务,先后有70余名医生(包括附属医院)、900余名大学生参与义诊。每次义诊结束后,活动组织老师都会要求各专业参加的同学写体会,回到学校后以班级为单位给全班同学分享感受。
“这个活动锻炼人、教育人,特别是农忙时候,跟着老师到田间地头、到村民家里去诊疗,这让我对医学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那时别人都在忙着升本,而我,却在思考着毕业后就进入职场,到基层实现人生价值。”学生王芳这样总结道。
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王芳,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大学生周末诊所”,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如今已成为山东省章丘市人民医院护理部的一名优秀护士。
专家专业送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强调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山东医专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每次活动中。
2012年5月,山东医专原纪委书记于静之带队,“大学生周末诊所”开赴沂蒙革命老区蒙阴县野店镇,为当时健在的“沂蒙六姐妹”及其家乡群众义诊,内科、外科妇科、康复科、消化科、儿科等多科室联动,送医送药;
2013年4月,山东医专原副校长于天贵带队,“大学生周末诊所”走进费县一中,为学生进行免费义诊……
2019年6月,山东医专副校长张纪云带队,“大学生周末诊所”来到罗庄区双月社区,为基层老旧小区居民免费义诊,送医送药;9月,“大学生周末诊所”与费县挂职县委副书记联系,由副校长张纪云带队,在重阳节前夕前往该县胡阳镇西红柿主产区的群众免费诊疗,送医送药……
2020年元旦前夕,山东医专选派“红领书记”和“大学生周末诊所”党员小分队一起前往沂蒙革命老区96岁抗战老兵范茂昌家义诊……8月,“大学生周末诊所”来到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印染厂家属院抗战老兵康蓝普家,听取老前辈讲述当年抗美援朝期间的峥嵘岁月,接着学校退休老教授王启秀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如何把脉,怎样听心音……10月,“大学生周末诊所”来到库区移民村沂蒙新村,为当地群众义诊,免费送药……
每次活动,医学生都积极参与,学到了见习时学不到的技能、课堂上教师讲不到的知识。
寓教于乐助成长
“这样的实践活动非常有利于医学生的成长,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多次参加义诊活动的内科专家柴永宏副教授说。作为神经内科医生,柴老师除了在学校上课,还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坐诊,每次去义诊前,他总要提前收拾好党徽、听诊器、隔离衣,这“老三件”是他下去义诊服务的“标配”,除了这个,还要自带几包针灸用针,用他自己的话说,“咱是党员医生,出去要有个样,要拿出看家本事,咱们的学生跟着咱,基层群众看着咱呢!”每次下去,他都要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讲,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位市人民医院的专家。
过去,学生习惯等着学校安排见习,拿上隔离衣,以班级为单位坐上大巴车到医院去见习,别说有动手实操的机会,有时“连边也靠不上”,因为医院要救治病人,医学生也就只能站在旁边看一下。现在,参加“大学生周末诊所”,不但可以跟着老师看,帮老师搭下手,还可以按照老师的教导尝试着去做,有时还可以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测量血压、简单的医疗咨询、帮扶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同学们有种被认可的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对医学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理解。
“以前总认为医学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参加活动后我发现医学是有温度的,是有爱的,老乡们那么热情,对我们是那么信任,我们的职业是有价值的!”大二公费医学生张至全说,“特别是看到老师几针下去,待一会起针后群众那开心的劲,真是手到病除,将来到基层我一定好好干!”
“大学生周末诊所”摆脱了以前固定刻板的见习、实习等环节,拓宽了职业教育途径,开阔了视野,有利于医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医学生不能只学书本上的知识。”山东医专护理系副书记、副教授吴超表示,“他们通过大学生周末诊所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接触了社会,了解了基层真实的医疗状况,增加了使命感,通过服务,感到自己的专业有用,得到了认可,提高了对专业课的兴趣。”
“我们的义诊很不一样。”山东医专教授郑卫东认为,“大学生周末诊所”从一开始就不是下去搞过场,走马观花看热闹,“我们都是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教师,自己的学生我们不教,谁教?通过现场教,结合老师课堂上讲,将来还要到医院进行一年的实习,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是杠杠的!”
“其实这种开放的实训方式拓展了医学生的职业教育渠道,因为他们终究是要接触患者,早接触比晚接触好,这样有我们领着走,把我们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病例现场告诉他们,他们会成长更快,也有利于医学精神的传承。” 参加义诊活动的退休教授高庆涛感慨道。
编辑:杨金鹏
相关推荐
校长寄语:秉承校训精神 献身医学事业 服务人类健康
校长寄语丨秉承校训精神 献身医学事业 服务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