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践行“职教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4-25 来源: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作者: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岚县风光秀美,位于中心的岚河盆地,地势平坦,是吕梁山上的“小平原”,由于海拔较高,群山笼罩在雾中,若隐若现,一片宁静祥和,又被称为“天上云间”。

长期以来,因这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山村发展滞后,被列为深度贫困村。

在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的精准帮扶下,如今的岚县,农业强了,农村美了,教育优了,农民富了,生活越来越美好了,村民踏上小康之路指日可待。

    

党建引领促扶贫,特色产业转思想

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驻村工作队队员积极与帮扶岚县的其他工作队交流,联系中国科技馆驻岚县扶贫工作队,带领下马铺村部分党员与驻村队员参加了中国科技馆组织的党建教育培训班,赴塔山阻击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党员日活动。

通过参观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兵器、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组组重现历史的视频,真实地再现了塔山狙击战和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回顾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从战事分析、到战略决断、再到战局扭转,充分展示了党的睿智与果断,以及群策群力的无穷力量。参观学习完英雄事迹后,来到英雄纪念碑前缅怀先烈,敬献花圈,高举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活动,重温了革命历史,切身感受到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全体党员的心灵再次受到洗礼和净化,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极大的激发了党员同志们的革命斗志。

2. 发展特色产业,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形成多元化种植结构,实现村域内农业产业改革。鼓励种粮大户邸吉迎试种糯玉米130亩,每亩比原来增收500元,共增收6.5万元,并雇佣贫困户劳动力7人,每人每年工资5000元,不仅起到了增产增效示范带动作用,还带动了贫困户就业。

动员帮扶村村民王峰示范创业,筹集各种资金10余万元,成立了岚县渊森种养专业合作社,在神堂沟合伙投资建设了3座总面积为700平米的大棚,用来种植香菇和羊肚菌,出菇上市后,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花菇的销售额达3余万元,该合作社雇佣贫困户劳动力3人,月工资1500元。

此外,结合帮扶村养殖户多,有机肥量大的优势,利用本村丘陵山区机械化项目农机具,在村120余亩平缓机动地实施了有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亩产4000斤以上马铃薯,每斤0.7元,每亩产值达到2800元,带动40户贫困户种植,户均3亩年增加收入8400元左右。


扶贫先扶智,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

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学校驻村队员走访入户到贫困户苏建海家时,苏建海一家正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焦头烂额,苏建海的孩子苏鸿则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又不甘心出去打工,孩子接下来何去何从,苏建海一家很迷茫。

学校驻村队员得知情况后立马联系学校,对苏建海家孩子的情况给予说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派招办专人亲自去苏建海家,鼓励孩子选择职业教育,学好一技之长,重新迈开新的人生,为他讲解了目前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对于贫困户学生的各项优惠政策。

带他们一家人来学校实地参观,帮助孩子办理入学手续的同时,还帮他申请了每年3000元的贫困生“雨露计划”和每年2000元的贫困生助学金。并派专人帮他辅导学习,经过一年的努力,苏鸿则参加对口高考考入山西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农机扶贫“接地气” 精准扶贫暖人心

1. 发挥农机行业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学校驻村工作队员瞄准贫困户“收益”梗阻,实施“精准滴灌”式扶贫,发挥农机人优势,助力贫困户增收。村里有一户经营米面农产品加工机械的贫困户梁翠兰,他们鼓励她重拾信心,改善经营机具,并对她进行技术指导,盘活了个体经营模式,为梁翠兰年增加收入1万余元,同时又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他们协调岚县兴发农机有限公司帮助贫困户王旺明以成本价购置了拖拉机及旋耕机一套,并与县农机部门沟通及时为其办理了拖拉机牌照及相关证件,在证件齐全的前提下早作业早受益;他们陪同贫困户邸云亮精心选购了适用个体农户的小型玉米脱粒机,帮助他提高农作效率,促使农机行业与扶贫有序衔接、良性循环。

4年来他们累计帮助村民选购性价比高、适合当地使用的农机具,4年共为帮扶的两个村村民联系购买6台农业机械,共落实补贴资金10多万元。

2. 开展技能培训,全力助推村民就业

四年以来学校驻村工作队队员在帮扶村先后举办了五方面的技术培训。

一是在谷子播种前期开展了机械化谷子播种现场演示培训会,对旱作渗水地膜覆盖谷子的增产机理、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机具的操作要求及安全生产规范进行了全方位培训。

二是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对食用菌的种菌种养进行了现场指导,同时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了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为食用菌养殖基地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等次、增加收入等方面进行了思路拓展和规划指导。

三是在2018年国庆节前,眼看 500亩谷子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但大面积的谷子如何才能确保及时收获、颗粒归仓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学校于2018年9月27日邀请有关专家和农机操作能手组织召开了机械化谷子收获现场培训演示会。专家对谷子收获机的基本构造、操作要领、技术要点、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指导。现场农民高兴的说“没想到谷子还能用机械收割、咱们贫困村也能用上这么先进的农业机械”。由于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应农民需求、又是适时举办,很受当地农民的好评,每次培训都得到农民朋友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学技术、升内力、谋发展的内在激情。

四是针对两村有大量妇女劳力空闲的情况,邀请兄弟院校宇航职业培训学校教师对所帮扶村妇女进行现场烹饪技能培训。烹饪老师根据本地特产、特色,从餐饮烹制、环境设施及厨师个人卫生等方面对村民开展培训,并就食材的选用、调料的合理搭配等做了详细的介绍,还具体讲授了基本刀功、翻锅等必备技巧。老师对现场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讲解,现场为农民演示刀法、配料、炒菜等厨艺技能,并让大家现场操作,大家积极向老师请教学习,认真记录烹饪要领,培训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厨艺培训使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扩大就业渠道,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五是岚县作为全省驰名的马铃薯种植大县,家家户户都种植马铃薯,并将马铃薯作为主食,然而每年从地里收马铃薯成了困扰老百姓的难题,为此我校驻村队员联系我校农机系教师就马铃薯收获机械的使用进行了培训,对马铃薯收获机的基本构造、操作要领、技术要点、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指导。


文化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

送戏进乡村,文化惠民心。学校驻村工作队队员与兄弟院校山西省戏剧学院积极协调,争取到省歌剧院免费送戏下乡项目,共在我单位定点帮扶村举办了两场专场文艺演出,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精神盛宴。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智库优势,倾情扶贫扶智。

暑假期间,联系学校美术老师到帮扶村为主街道两侧墙面以乡村民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为题材进行了彩绘,面积总计300余平米,对乡村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编辑: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