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人物 >内容详情

梁霄:三尺讲台颂真心 农村“舞台”献真情

他是一位坐在镜头前,站在聚光灯下阳光帅气的专业播音员主持人。

他是一名奔走在教室、模拟演播室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

现在,他是巴扎村扶贫工作站站长,一名奋战在脱贫攻坚站一线的“访惠聚”扶贫工作队队员。

梁霄,198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12年6月,从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播音与节目主持专业毕业后,留校担任学院附中播音主持教师,2019年5月6日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访惠聚”工作队工作,现任岳普湖县阿其克乡巴扎村扶贫工作站站长。

村里的扶贫生活和工作让这位年轻教师体验了很多挑战与磨练,也让他爱上了农村这个广大的“人生舞台”。

用心坚守岗位

2012年6月,梁霄从母校新疆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后,留在母校任教,主要负责学院附中播音主持教学工作,刚刚参加工作不久,面对母校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面孔,但不一样的是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还有最初的成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的梦想。

教师职业肩负的神圣使命,让他开始思考和实践,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由于学校刚刚成立播音主持专业,作为最早的播音教师,他带领着仅仅6名学生,组成了播音主持专业班级,一边教播音课,一边学当老师。

经过几年的成长,播音专业办学初具规模,学生也越来越多。

录音教室里他教学生用心吐字,用爱归音;操场上,他带着学生们“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徜徉在声音的海洋里;模拟演播室里,他和同学们一起备稿、化妆、上镜,为成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的梦想而努力。

作为播音专业负责人,梁霄和专业教学团队的同事们既是教学上的合作伙伴,又是舞台上的默契搭档,集体备课讨论充满专业严谨气氛、演出现场互相交流、互相听评课面红耳赤。

2017年,学校播音主持专业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精品专业”。梁霄也成为了学校一直着力培养的能上得了舞台,站得住讲台的“双师型”教师。

用爱济困扶贫

“来到村里,突然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村里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与之前截然不同,所以难得的你才有一种可以总结过去工作和生活的思维,用一种审视和反思的心态面对从前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一种驻村给人的“成长”,让你更清楚的看到从前,更笃定的坚持以后。”

离开讲台,走下舞台,梁霄发现还有一个更大的舞台在村里,这个舞台是更需要他,而且回馈他的是整个人生中的别样精彩和感动。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扎村是新疆艺术学院“访惠聚”工作队驻村点之一。巴扎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618户,227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0户1227人,是整个岳普湖地区较大的深度贫困村。

入户走访、贫困户信息采集要拿出播音员主持人记着等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和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住房环境如何,是否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是否传达好了党中央的好政策?群众文化生活如何丰富多彩的开展?

梁霄用真情,动脑筋,切身参与其中。到村里后,由于工作人员新老更替,为摸清全村贫困现状,在8月份南疆最热的季节,每天顶着烈日,挨家挨户,仅仅利用了一个月便对全村340户贫困户进行了遍访,摸清了底数。并开始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主管全村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是岳普湖贫苦县摘帽之年,也是巴扎村贫困村退出的关键之年,为体现脱贫攻坚以来,巴扎村的脱贫成效,他亲力亲为,带头整理了4年以来所有档案材料,对340户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一个个翻一个个核实,为贫困村退出奠定了坚实的档案基础。

用情温暖民心

贫困户海日古丽·马木提,其丈夫因特殊原因不在家中,三个孩子一个老人均由她照顾,生活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通过一年的帮扶,梁霄与海日古丽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到入户探访时,他都会带一些生活用品,给家里贴补。在他的鼓励下,海日古丽的儿子阿吾提江大专毕业之后,坚定了专升本的信心。

2020年初,海日古丽家中的老人去世,梁霄与群众工作站米老师第一时间赶赴县城,帮助其置办丧事所需。

2020年以来,全国贯彻落实中央“人人有事干 人人有钱赚的”就业方针政策,通过与党总支周密计划,和各部门协同合作,打造了“巴扎村幸福美食街”,帮扶了50人贫困户贫困户开店,没有资金,梁霄自掏腰包5000元,垫付了美食街购置冰箱等器材设备费用,同时策划主持美食街开业典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是教师、主持人,还是“访惠聚”扶贫工作队队员,梁霄认为教育事业和基层工作都需要一批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来完成,个人的成就也和民族的民运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编辑:关鹏伟